搭建大平台 用好大课堂

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4-04-22 40 0

搭建大平台 用好大课堂

学生们在叶挺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

搭建大平台 用好大课堂

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的学生一边参观一边做笔记。

思政课伴随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关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让关键课程走进学生心里,是许多学校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惠州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下称“一体化项目”)作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通过校地联动,在教师交流、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展探索,不断扩大思政育人朋友圈,不断延展思政课建设的半径。在推进一体化项目过程中,如何破解思政课吸引力不够,如何传好思政育人“接力棒”,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线教师和高校学者。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谢志清 通讯员 谢明华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创新授课形式

展开全文

让思政课入脑更入心

春季学期以来,在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不同节点,惠州学院附属学校开展了“国旗下的思政课”等系列活动。这一系列课程不仅有校长、老师授课,还有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某个主题的思考和分享,既有“见时见事”的热点内容,也有用“共情共理”的生活案例,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浸润着校园。

“我喜欢有新鲜感的思政课。”惠州学院附属学校七年级的刘梓昕(化名)说,学校的思政课不仅有有趣的活动,还邀请过来自中国科学院的爷爷来上科学课,可以增长见识,学到新知识。

惠州学院附属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枯燥的思政课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政课如果照本宣科就会失去了育人的价值。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抬头率”,学校要求思政课老师联系实际生活,多运用情景、故事等方式,讲好“道德与法治”,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为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为了让思政课走进学生心里,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去年以来,音乐思政课在惠州教育系统得到广泛推广。音乐思政课以榜样人物为“活教材”,通过现场讲述、音视频穿插等沉浸式交互展现的形式,让思政课变成一门有温度、有感情的大课。

在惠州市华罗庚中学,已有1600多名学生、400多名教职员工上了这堂别开“声”面的音乐思政课。看完音乐思政课后,国防班学生许青(化名)说,榜样人物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们的事迹很感人。作为一名高中学生自己要努力学习考取理想的大学,希望有一天也能用所学的知识回馈社会。

从小课堂到大课程,思政课正在不断丰富和创新。最新的教育统计显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近143万人,各级各类学校数1862所。作为百万级的教育大市,如何“一盘棋”统筹推进思政课建设,是教育系统的必答题。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制定实施《惠州市中小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依托惠州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与指导中心及市大中专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协作小组作用,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

“各区县充分挖掘利用特色资源,打造‘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一盘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该负责人称,惠州在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尤其注重立足东江红色文化资源和城市特点,各地不断打造富有惠州特色的思政课新模式,让思政课更深刻、更有温度、更有渲染力。

不仅如此,惠州还制定《惠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带头讲思政课工作方案》,建立了党政领导干部为师生上思政课的常态化机制,落实大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政课制度。每学期开学典礼上,惠州市各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都会给师生上“思政第一课”,结合社会热点,讲好红色故事,讲述惠州发展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惠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惠州正通过“平台+项目”的模式,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依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培育更多思政课品牌。

搭建一体化平台

跑好育人“接力赛”

同样是讲思政课,大中小不同学段怎么讲?

“我们也一直在研究这个话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回应这个问题,会影响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小委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思政课在不同学段间的内容简单重复,还有不少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学段间的衔接性不够,引来学生吐槽。

为了破解这些问题,国家此前曾作出一系列的部署:2020年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2022年部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师一体化等,以“同题共答”的形式持续深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而随着思政课改革的政策陆续出台,一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育人路径逐渐清晰起来: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为加快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贯通的思政育人格局,2023年9月,由惠州学院和惠州市教育局共建的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正式启动,自此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启动仪式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联盟建设按下了“快速键”。

一体化项目共同体包含惠州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等6所大中专院校;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中学、惠州市实验中学等17所中小学校;惠州中学陈海峰省名师工作室等5个省市县(区)名师工作室。目前,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教师联盟由59名教师组成。

通过校地共建、校校共建、工作室共建,一体化项目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交流和展示活动,推动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作机制,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在团结协作中跑好育人“接力赛”。

同年11月,惠州学院联合惠州市教育局共同举行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签约仪式暨首场大思政课活动。随着一系列活动的举行,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形成了大中小学联动、校内外互通、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始走上了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推动大中小学生思政课一体化意义和价值在于,打破过去的割裂分散的状态,形成一种整合性的力量,实现了不同学段贯通性的育人。”惠州市教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共同体项目为思政课老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和互动的平台,在教育教学、师资建设、教研交流、辐射示范,从而带动提升各地各校的思政课建设水平。

今年1月,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同举办了“理响课堂”惠州市精品思政课大赛决赛。这场大赛吸引全市思政课老师的广泛参与。一位参与比赛的老师告诉记者,这次活动不仅为调动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共同成长搭建了新平台。

走出去引进来

培育思政课“大师资”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打通壁垒,在接续教育中形成一股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纵向合力,是新时期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许小委认为,思政课一体化关键在教学环节。他认为,推进一体化项目要加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研究,促进大中小学在思政课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顺序性、衔接性和递进性。

为了加强衔接,惠州学院已联合教育局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让高校的“大手”拉住了中小学的“小手”,既“引进来”,邀请高校教师到中学示范、指导、交流;也“走出去”,组织教师到高校开展现场观摩、集体备课活动。

不少参与到共同项目建设学校老师表示获益良多。作为一体化项目的成员,惠州市第一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高中思政课既要兼顾考试要求,又要注重育人实效,对课程育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参与共同体建设,能够获得更多教学上的启发,让高中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大学的思政课有效衔接。

“一堂好的思政课,不能只有笑点、热点,还要有干货。”在惠州学院思政课老师陈梦圆看来,思政课除了形式丰富,也要注重内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么对大学来讲,更加要注重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情感认同、价值认同。

“小学思政课不能只讲道理,要通过生活情景创设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惠州学院附属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学阶段的思政课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同时在校园日常生活浸润爱国、爱家、爱校,爱同学等理念,并依托法制副校长进入校园等活动,开展大课堂,形成全员思政育人的氛围。

许小委表示,依托一体化项目,思政课老师可以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大讨论,思政教学不再是孤岛,思政课老师也不再孤军奋战,从集体教研到专业提升,从上课到听课,有资源可用、有专家可助、有学校可靠。各类教学竞赛,不断锤炼教书育人本领,夯实自己的专业功底,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惠州教育系统积极推动各地各校落实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按标准配备,加强思政教师专业队伍建设,常态开展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

为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惠州统筹推进党员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教师等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轮训、中小学思政骨干教师培训、大中专院校辅导员培训等,实现思政教师队伍培训全覆盖。目前惠州市5所高校全部配齐了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小学校基本配备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

此外,惠州各地各学校坚持“开门办学”,补充思政课师资,充实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惠州高校普遍建立思政课兼职教师制度,党校、社科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入校讲思政课已经成为常态。惠州还建设了“大思政课”兼职教师库,汇聚劳动模范、大国工匠、上海杰出人才、青年典型等先进典型,以及红色场馆讲解员、青年讲师、志愿者,形成持续性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长效机制。

■对话

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雄辉:

依托一体化项目

为惠州培育思政“大先生”

作为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项目的建设主体之一,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项目建设?在一体化项目中,学院的发力点在哪些地方?对此,记者采访了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陈雄辉。

南方日报:惠州学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承担怎样的角色?

陈雄辉: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是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一体化项目中,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参与主体,要走学在前、走在前。

马院拥有深厚的办学历史,拥有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等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接下来,学院将着力加强学院建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撑,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提供优质生源;强化学理阐释,为项目提供学术支撑;提供资源支撑,依托一体项目,加强科研,鼓励校地联动,产出更多科研精品力作。

此外,学院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桥梁,为一体化项目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研究型工作平台,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制度。

同时学院依托惠州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大思政课”元素,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地联动打造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共同推动惠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南方日报: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陈雄辉:当下思政课梯队建设重要而迫切,一体化项目建设的重点是为惠州培育一支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作为高校,学院将全力支持惠州中小学思政课老师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研成果反哺教学、支撑教学,带动中小学老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为教研提供辅导支撑,更好地支持中小学思政课老师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等。

学院将发挥在师资队伍培育方面的优势特色,为惠州培育思政“大先生”,鼓励和引导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

同时,在惠州相关部门的支持和保障下,学院将依托共同体项目,牵头组织精干师资或邀请校外专家,加强思政课师资培训,深入开展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交流研修,围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创新、党的创新理论等为全市思政课教师开展专业培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