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海令来了!中美正面交锋!解放军不再废话,台海突发震撼一幕

据新华网消息,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李熹海军大校称,10月时,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与加拿大“温哥华”号护卫舰过航台湾地区海峡,并且公开进行炒作。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出动海空兵力,对美、加舰艇的过航行动进行全程跟监警戒,并依据法律法规作出相应处置。美、加两国的这种行为属于滋扰搅局之举,对台海的和平稳定造成了破坏。东部战区部队始终保持高度戒备状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以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从其航行路线便能够看出,他们是要前往南海参加多国联合军事演习。此次军演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在美国的领导下,提升在南海随时与中国对抗的能力。要知道,美加两国的战舰本可以不穿越台湾地区海峡就能抵达南海,但却特意选择这条航线,实际上是在演练在关键时刻西方国家封锁台湾地区海峡的能力。毕竟在这样的航行过程中,他们能够搜集各类海况数据,甚至还可能在此投放监测设备等。

封海令来了!中美正面交锋!解放军不再废话,台海突发震撼一幕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年9月,美国“希金斯”号驱逐舰与某华号(此处表述不明,应明确具体名称以便准确表述)共同执行穿越台海的任务,而当时正好发生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地区这一事件。很明显,美国此举不怀好意。在G7国家为民进党当局撑腰,美加军舰穿越台湾地区海峡之后,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当局又开始头脑发热、自嗨起来。

民进党当局驻美代表俞大㵢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宣称,面对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已经做好作战准备,随时能够应对与解放军的战斗。需要明确的是,台湾地区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这是一个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事实,民进党当局这种“倚外谋独”的行径是绝不可能得逞的。

美加军舰联合穿越,这一行为既是一种展示军事存在的方式,同时也有威慑中国的意图。美加军舰携手开展行动,目的在于彰显它们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加固与盟国间的关系。美国与加拿大在以往的多次联合演习时,均明确宣称要共同应对所谓的“安全威胁”,加拿大参与美国多次组织的海军联合演习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美加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还向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传递出强烈的政治信号。

封海令来了!中美正面交锋!解放军不再废话,台海突发震撼一幕

展开全文

民进党当局行政部门负责人卓荣泰向大陆发声,宣称“不管解放军的演习规模怎样庞大,都不应如此频繁且逼近台岛。这不但有损区域的和平稳定,还会引发不必要的紧张氛围,而台军将会做好充分准备,不会有意外情况出现。”现今的民进党当局,仅仅擅长耍嘴皮子而已,对于解放军多种多样的对台行动根本没有应对能力,所谓台军已做好准备,恐怕不过是处于极度惊恐、杯弓蛇影的状态罢了!

赖清德的“扩军”计划疯狂到何种程度?仅“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的采购量就较之前暴增了5倍。蔡英文执政时,为增强“台军”防空能力,通过了一笔数额庞大的武器采购预算。其主要内容为在之后7年里,花费约30亿元人民币购买500枚美制“毒刺”导弹。当时,这笔军购预算已高得惊人。但赖清德上台后,手笔更大,直接将采购数量提升到2485枚,相应的采购成本也大幅攀升至约154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岛内媒体《美丽岛电子报》发布了10月的民调结果。该结果表明,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的不信任率为39.7%,与上次民调结果相比上升了1.4个百分点,达到了他自5月就职以来的最高值。赖清德的不信任率最低是在今年8月,仅为30.3%,而他在5月就任时的不信任率是33.9%。通过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从年龄层来看,赖清德在70岁以上民众中的信任率最高,达到60.4%,不信任率为32.4%;在20至29岁民众中,对赖清德的信任率为54.8%,不信任率为35.0%;在30至39岁民众中,信任率为50.3%,不信任率为43.6%。

封海令来了!中美正面交锋!解放军不再废话,台海突发震撼一幕

自赖清德上台之后,便自称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其“台独”的顽固观念,在历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当中可说是最为强烈的。他妄图组建一支效忠于民进党的“台独”武装力量,将2300万台湾地区民众当作“肉票”,妄图借此开展他的“台独”豪赌之举。然而必须明确,台湾地区乃是中国的宝岛,绝不可能成为赖清德这样的“赌徒”的博弈之所。赖清德的刚愎自用与偏执,根本无法达成他的白日梦,只会促使“台独”更快走向覆灭。他在这条路上赌得越大,最终失败得就会越惨重。“台独”本身就是一种祸端,是一条绝路,永远也不会得逞,绝不可能兴风作浪。

美国及其盟友有必要学会反思,这种频繁前来刷存在感的举动,不但会加剧台海紧张局势,而且对各相关方毫无益处。美国的情况尤为特殊,当前它被乌克兰和中东这两大战场牵扯精力,显然已经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若还妄图搅动台海局势,实在是不自量力。一旦真的致使事态升级,美国必定自食恶果。所以,无论是从维护地区和平的角度出发,还是为了其自身的安全与利益考量,美国在台海问题上都应谨言慎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