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人与芜湖的不解之缘,原来在这里...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能仁寺
现位于芜湖古城西南角,2023年完成庙宇重建。寺名匾额由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古书画研究专家杨新先生题写。寺院内设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伽蓝殿
一
据民国版《芜湖县志》记载,芜湖县城内曾有东、西两座能仁寺。东能仁寺,即南唐古城院,位于县衙东。西能仁寺,即南唐罗汉院,位于县衙后。
二
展开全文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僧人景祯、景智、妙志,将古城院改名为东承天院。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僧人元昌将东承天院迁到城东靠近王敦梦日亭的地方,改名为东能仁寺。这一年,宋真宗向东、西能仁寺同赐匾额“御书阁”。
三
东、西能仁寺历经兴废、代有增修,清朝咸丰年间两寺同毁于兵燹。不过,东能仁寺在战后得以重修,而西能仁寺只留下一片废墟。光绪元年(1875年),皖南镇总兵潘鼎立将东能仁寺大殿改建为关帝庙,亦称武庙。后来庙内又供奉岳飞神像,民国四年(1915年),改称关岳庙。
四
抗战时期,东能仁寺被毁。新中国成立后,原址改建为胜利电影院。芜湖古城改造中,选择在原南门菜市场重建能仁寺。
五
历史上能仁寺多次与名人交汇。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苏轼应东承天院僧人蕴湘之约来到芜湖。
苏轼挥亳写下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七言律诗《湖阴曲》,咏“玩鞭春色”并题跋数言,讲述自己来芜缘由。
蕴湘将苏轼墨宝刻上石碑留于能仁寺内,可惜未能流传后世,只有题跋世人相传,载于《芜湖县志》上。
六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陆游来到芜湖,据《入蜀记》记载: 七月十九日,“至芜湖县,泊舟吴波亭”。
二十日,“遂游东寺,登王敦城以归。”并留诗一首:
《宿能仁寺》
小雨暗江城,倦客寄僧榻。
孤灯如秋萤,清夜自开阖。
遥怜萍青青,厌听鼃合合。
窗明竟无寐,卯酒倒残榼。
七
1904年夏,陈独秀来到芜湖,寄住在芜湖科学图书社的二层小楼上,主持《安徽俗话报》编辑。
▲芜湖关帝庙(东能仁寺)旧址一角
白天,他到皖江中学堂和安徽公学教书;晚上,则在小楼上伏案写作。1905 年秋,陈独秀与同在安徽公学任教的柏文蔚等人,组织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岳王会”。“岳王会”第一次开会宣读誓约,就在芜湖关帝庙,即东能仁寺。
芜湖
来源 | 芜湖市档案馆
主办单位 | 芜湖市委网信办
文章好看就点这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