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昉: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是制约他们享受银发经济的重要因素

Connor 火必交易所 2025-03-28 11 0

蔡昉: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相对较低,是制约他们享受银发经济的重要因素

出品 | 搜狐财经

作者 | 冯紫彤

“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 3月25日至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正在海南博鳌召开。

推动人口红利向银发红利转变,是在经济领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战略抉择。3月27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举办了“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携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主题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 首席专家、学部委员蔡昉参加,并回答了关于亚洲银发红利的体现和如何转变思路和政策更好释放银发红利等问题。

对话中,蔡昉从供给侧、需求侧和现行制度问题三角度解释了“银发经济”的深刻含义。

他表示,供给侧是指我们有什么样的经济增长能力,在收获人口红利的时期,经济增长能力最主要由劳动力丰富和便宜拉动,因此中国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上具有了全球比较优势。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供给侧出现了制约,即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比较优势下降、制造业比重下降、制造业出口减少,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下来了。

如何解决劳动力供给问题?蔡昉认为,银发群体是重要来源。“老龄化意味着健康预期寿命更长,老年人的经验更多,受教育程度也比过去高了,因此他们应该成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供给能力。”

有了人,还要会发力。蔡昉认为,还应该重点培养银发群体的就业技能从而提高劳动创造率,要终身学习,。“如果横坐标、纵坐标是人均受教育年限和目标年龄,中国这个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我们越到后面越大龄,受教育程度越低。”

需求端,蔡昉表示,从一般规律看,进入老龄化后,群体的消费能力是下降的。结合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银发经济应该着眼于切实提高银发群体的收入能力、消费能力以及解除其后顾之忧,让他们愿意消费,才是银发经济的巨大支撑。

“我们的老龄化程度已经很高了,但是人均收入水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相对不够高,这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都比较低,如果不打破消费制约,银发经济没有什么发展前途”,蔡昉直言。

此外,蔡昉认为,银发经济也必须有特定的制度和政策条件。即便当下养老保障制度已经相对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受益人超过老年人口的一半,然而他们领取的保障水平却远低于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障水平,这一差距成为制约他们享受银发经济的重要因素。”

评论